|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园地 >>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介与中国入选名录项目简介(2015年10月摘编)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介与中国入选名录项目简介(2015年10月摘编)
【发表时间:2015-10-28 10:34:32】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一、世界遗产工程世界记忆工程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介
 
  【世界遗产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起“世界遗产工程”,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该工程关注的是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如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和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及地域环境。
  【世界记忆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世界记忆工程”,世界记忆是指全人类的历史记忆,该工程旨在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历史记录进行抢救和保护。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具体讲就是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记录等。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设立“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称“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咨询评审委员会评定并确认后予以收录的文献遗产项目名录。该名录由秘书处保管,通过联机方式在因特网上公布。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可以申报两项。至2015年10月,共有一百多个国家的346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有10份文献遗产入选该名录。
  除“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以外,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主要收集具有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这是保护地区和国家文献遗产的手段,因为并不是所有文献遗产都具有世界意义,但地区和国家名录并非在重要性上次于世界记忆名录。
   
  二、中国入选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10项,简介如下:
   
  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1999年入选)
  “清代内阁秘本档: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十七世纪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
   
  3,东巴经古籍文献(2003年入选)
  “东巴经古籍文献”现存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4,清代科举大金榜(2005入选)
  “清代科举大金榜”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标志性文献档案,这些“清朝金榜”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终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清代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遇重大吉庆,加开恩科。清代的科考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殿试是科考的最高规格,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对通过了童试、乡试、会试的贡士们进行考试。殿试的成绩榜就是“金榜”。“金榜”是黄纸墨字,书写满、汉两种文字,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金榜”分大、小两种,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金榜”又有文科、武科之分,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5样式雷建筑图档 2007入选)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建筑图档逾两万件,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15000余件,其余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文物研究所。“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原籍江西。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朝廷职掌建筑工程,历时200余年,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雷氏家族设计制作的建筑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6,《本草纲目》  1593年《本草纲目》金陵版(2011年入选)
  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现存中国、日本(最多)、美国的图书馆。《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7,《黄帝内经》  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2011年入选)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1339年版本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8,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入选)
  “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单暨家书(闽南话把书信叫“批”),“侨批”又称“银信”,是近代华侨家书与汇款凭证合一的民间文书。19世纪时广东和福建沿海有很多人为生活所迫去东南亚谋生,他们在当地辛劳所得要寄回家乡,但因国际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不完善,于是通过民间的“侨批馆”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递送钱款和书信。这种特殊的银信运作系统延续一百多年,产生了大量“侨批”凭证文书,现存总数16万件以上,这是华侨家庭事务与经济来往的历史记录,充满亲情,其中包含了很多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历史信息。侨批是世界上罕见的群体性移民历史文书,内容丰富,具有真实性、原生态、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长期形成的侨批档案是近代国际移民史的文化记忆标本,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弥足珍贵,广东省和福建省档案局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项目经国家档案局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评定列入2013年“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些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由于八思巴文是曾在元代辉煌并流行近百年之后逐渐消失的文字,纸质版八思巴文档存世极为稀少,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保存至今的这4份纸质八思巴文档案对元代时期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依据作用。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形成年代大致为公元1304年始到公元1367年止,其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这些档案文书保存完好,发掘并向世人展示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对元代西藏地方政权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提供历史证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22份档案是从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久远、价值极高的西藏历史档案珍品。
   
  10,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入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和平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以及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
  (中国网10月10日讯,2015年10月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中国于2014年申报的另一个项目“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此次未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该项目的档案记录了“慰安妇”的情况和痛苦遭遇。)
    
  三、其他相关名词和项目简介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中国的国家级记忆遗产名录,有规定的评选标准和程序。国家档案局组织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机构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领导小组、国家咨询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2002年3月评定通过48件组档案文献第一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3年10月评定35件组档案文献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0年2月评定30件组档案文献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有的省建立了省级的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说明】以上内容是《档案教育网》从网络资料和有关研究文章摘编,有关内容未能与原申报文件核对,仅供参考。2015年10月10日摘编后挂在本网站的“知识园地”供阅读,如需转载或者内容有误,请发邮件联系,E-mail:wdjj126@126.com
  《档案教育网》  http://www.wdjj.cn
   
  本文来源:《档案教育网》2015年10月摘编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11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档案学会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地址:中国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电话:010-88445962 传真:010-88471260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05053486号